投稿邮箱: tougao@zgylbd.com
这家县级区域医学中心,年就诊22.8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8%以上
时间:2024年04月20日 08:02 来源:修德旗帜 县域卫生 编辑:编辑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具备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无缝衔接、环环相扣的全程一体化救治体系。主要承担全县各类急危重患者救治医疗任务,能开展ECMO、人工肾脏替代治疗、血液净化治疗、人工肝、REBOA(主动脉球囊阻断)、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技术。


2023年急诊就诊22.8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8%以上,院前院内人员培训与设备互通共享,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达27.8%,超过国内外平均水平。


记者丨赵鑫娜

通讯员丨李嘉骏 赵莉勰


01 三次生死营救


“我们用了4年时间发展建设ECMO团队,如果没有ECMO的技术支持,很多病例可能都无力回天。”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负责人汪大亮坦言。


1111.png


2023年年底,在嘉善一所高校就读的小叶(化名)在课堂上突然晕倒,数次心脏骤停。正是汪大亮带领的ECMO团队全力展开营救,挽救了小叶的生命。


“当时小叶父母在外地,他们接到电话以后没有丝毫犹豫,完全相信我们。”回想起小叶送院的那天,汪大亮印象深刻。


小叶被送至医院急诊医学科时,总心肺复苏时间长达81分钟,虽心率恢复,但心功能极差,两肺渗出明显,完全处于“白肺状态”,可谓命悬一线。早已待命的急诊ECMO团队默契分工合作,为患者开展ECMO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让患者的心肺脏器功能得到充分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


小叶的生命体征稳定转入EICU后,ECMO团队持续跟进,在严密监测和精心治疗护理下,他的病情得到改善,心功能逐渐恢复。清醒过来的小叶对医务人员竖起了大拇指。经过精心治疗,小叶康复出院。近日,小叶和父母到急诊医学科复诊,特地将一面锦旗送到汪大亮手里。


2222.png


谈起ECMO团队抢救的另外两位病例,汪大亮也是历历在目:


2023年12月,一名在工厂里上班的中年男性因为心跳骤停,被120急救送达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后病情仍进一步加重,出现“白肺”。ECMO团队及时介入组织抢救,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成功撤机。


2024年初,一名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家属突发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待命的ECMO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从穿刺到转流仅用18分钟,并在与心血管内科合作下,果断选择了ECMO联合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与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措施。经过抢救,患者在72小时后苏醒,并在8天后成功撤除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我们ECMO团队24小时待命,永不言弃,不管何时何地,医护团队一呼即应。”汪大亮介绍,团队成员基本都居住在医院附近,确保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参加抢救。


3333.png


每一次ECMO团队参与抢救,既是一次应急响应,又是一场漫长坚守。事实上,ECMO上机只是第一步,后面的流程对于团队又是一场硬仗:患者上机后,都需要有专门的医生护士一丝不苟地监护。团队还通过微信群随时讨论患者病情变化及各项指标数据,结合患者实时情况进行治疗策略调整。


汪大亮说,ECMO团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于对每一条鲜活生命的尊重,也源于对每一个患者家庭的负责。他介绍,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引进首台ECMO,这是嘉善县第一家,嘉兴市第二家配备ECMO的县级医院,该院急危重症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02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快救救我丈夫!”


今年4月4日凌晨3时39分,一通求救电话打破了嘉善县急救站调度科里的安静,接线员江薇意识到这又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她迅速地对患者进行呼吸诊断,一边焦急地询问:“患者有意识吗?他的呼吸状况如何……”凭借丰富的院前急救知识,江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耐心地向病患家属讲解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她也迅速确定了患者的住址,并就近从姚庄镇急救站调配车辆和救护人员。


3时40分,救援队出发了。不出一刻钟,他们就赶到了患者位于姚庄镇丁栅社区的家。急救医生俞浣,迅速接手,开展专业急救。她动作麻利,插管、给药一气呵成,为患者迅速安装上了人工心肺复苏仪器,持续不断的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保障大脑血液循环灌注。随后,急救队马不停蹄地转运患者去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20分钟后,患者被安全送达了医院。急诊科医护立即接手。虽然患者的心跳在路途中一直没有恢复,但幸运的是,他的瞳孔并未放大,仍有一线生机。ECMO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启动了ECMO机器,经过紧张的抢救,终于,在6时07分,患者的心跳恢复,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4444.png


从心跳骤停拨打120,到医院急诊室全力抢救,最终病人心跳恢复,整个过程长达148分钟。


4月10日,好消息再次传来,患者已经可以自己坐起喝粥了。


“这一路真是惊心动魄,我从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心肺复苏超过两个小时后,患者的脑功能还能恢复得这么好的。”回忆起那天的抢救过程,急诊科医生杨杰感慨道。


关于急救,有一个“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患者在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候最好在4分钟内给予抢救。在杨杰看来,这次病例之所以能救治成功,关键就在患者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内就得到了及时的心肺复苏救治,以及整个急救过程中无缝衔接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


事实上,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经过40年建设,已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高级职称医师3人、主治医师13人。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急性中毒救治中心和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具备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无缝衔接、环环相扣的全程一体化救治体系。主要承担全县各类急危重患者救治医疗任务,能开展ECMO、人工肾脏替代治疗、血液净化治疗、人工肝、REBOA(主动脉球囊阻断)、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技术。


2023年急诊就诊22.8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8%以上,院前院内人员培训与设备互通共享,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达27.8%,超过国内外平均水平。


近3年来,急诊医学科发展迅速,2021年荣获国家级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称号,是长三角核心区、嘉兴市乃至浙北地区首家县级医院通过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评审并授牌的单位,同时也是全国县级医院中第四家通过的单位。

(责编:孙磊 )
【免责声明】中国医疗报道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
相关推荐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举办“千县计划”全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专题会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举办“千县计划”全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专题会

“千县计划”是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为进一步宣传挖掘县级医院在综合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典型经验并推广应用而
三部门通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三部门通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将成为可能。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等举措,可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
医生护士有多好的文化素养,患者就有多好的就诊体验

医生护士有多好的文化素养,患者就有多好的就诊体验

医生看病很认真,护士特别晓得照顾人,而且非常主动!”近日,桃江县桃花江镇居民黎跃军因车祸导致手、脚、肋骨不同程度受伤,在桃花江中心医院做了手术。说起住院治疗经历,他赞不绝口